《“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你知道,这是谁对谁说的话?
(出示)____________,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__________。
在怎样的情况下,爸爸怎样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以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呢?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相机板书:钓和放。复习“钓”一起写一写,点是鱼饵。
2、这个动人的小故事就是围绕“钓鱼”和“放鱼”展开的,小主人公汤姆的心情也随着在变化着。今天让我们走进故事,一起来研究汤姆是怎样钓鱼,又是怎样放鱼的。
3、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呢?(指名答)阅读就是让自己的情感不断贴近文本,不断贴近文中人物的过程。相信通过认真的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二、精读感悟
任务一:自由读文,研究汤姆是怎样钓鱼的。
1、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样钓到那条鲈鱼的。划出相关的词语,并读一读,读出汤姆钓鱼技术的熟练及钓到大鲈鱼的惊喜。
2、自主学习:学生自由读文,勾画相关词语,教师三次巡视课堂。
3、展示交流:指名汇报词语 老师也画了一些词语(出示: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觉察动静 拖出水面)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示范读,学生做动作,比比谁是钓鱼高手 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一条大鲈鱼)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兴奋、惊喜)指导读好汤姆的心情(出示: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指名读2、3、4自然段,读出汤姆钓鱼技术的熟练及钓到大鲈鱼的惊喜。
过渡:这条大鲈鱼让汤姆沉浸在惊喜之中,没想到爸爸却让他把鱼放了!这让汤姆的内心极不平静。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汤姆的内心世界。要走进一个人物,就要听其言,观其行,才能知其心。
任务二:默读课文,研究汤姆是怎样放鱼的。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1、逐字逐句地默读课文5—12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表现汤姆心情变化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在句子旁写出汤姆此时的心情,并读给同桌听。
2、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并读给同桌听。教师三次巡视课堂。
3、展示交流:(1)你画出了哪些句子?交流后出示:
“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
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
(2)先看第一句:指名读、说心情 板书:不情愿
A“为什么?”汤姆不明白的是什么?谁能把他心里的话都说出来!
(我好不容易才钓到了这么大的鱼,为什么要放掉?)
B换做是你,你高兴吗?请你嚷一嚷!再指名读。
C一起来嚷,嚷出这份不高兴!
汤姆是真不情愿啊!他听了爸爸的解释,接着说—— 为了求得爸爸的同意,汤姆会怎样说这句话呢?(急切地;哀求地;悄悄地)先说再读
小结:这两段语言描写生动准确地让我们看到了汤姆内心的不情愿。下面我们再看看汤姆的动作:
(2)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指名读、说心情) “只好 慢吞吞”——无奈、痛苦、舍不得 板书:无奈
看着他慢吞吞地取着鱼钩,你仿佛听到了汤姆内心在说什么?(多可惜的鱼啊!我真舍不得放啊!唉!真没有办法!)这无声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汤姆内心的无奈! 指名读。抓住“慢吞吞”导读 齐读
(3)看着大鲈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向湖心。——(引读: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
你体会到了汤姆怎样的心情?(叹气、再也钓不到:惋惜、遗憾)板书:遗憾
来,小汤姆,从心底深深地叹口气,说出心里的话!指名读
评:多长的叹息,多失望的汤姆!(谁再来更深的叹息?)齐读
(4)在爸爸的要求下,汤姆带着不情愿,无奈,遗憾的心情把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放走了,如果你是汤姆,你对爸爸是怎样的感觉?(生气、讨厌)
当年的小汤姆讨厌爸爸,埋怨爸爸,生爸爸的气。34年过去了,四十多岁的汤姆又带着他的孩子来到湖心小岛上钓鱼。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出示投影: 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不论什么时候,每当我向朋友或孩子们讲起这段往事,内心总是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从当年的一时埋怨到今后一生的崇敬,爸爸当时的话对汤姆今后的生活怎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你读出了什么?
A尽管鱼那么大,那么珍贵,他也非常喜欢,可是他毫不犹豫地让孩子把鱼放掉,他要求孩子应严格遵守纪律。范读(读出低沉而坚定的语气)
指名感悟朗读。
B反复诵读
同学们,在美丽的大鲈鱼的诱惑下,爸爸作出了肯定的抉择,孩子——
在是与非的,对与错的的问题上,爸爸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抉择,孩子——
在自己年幼的儿子的面前,爸爸作出了他应有的抉择,孩子——
出示: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A规定是什么?“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讲解:每年12月到3月,鲈鱼产卵,不允许捕捞)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这儿有个小知识,出示资料:
鲈鱼在每年的12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份要到近海产卵繁殖,为了保护近海的渔业资源,当地政府规定这段时间禁止捕鲈鱼,把这段时间称为鲈鱼禁捕期。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这样的规定有什么好处?生:可以保护鲈鱼资源。生:让我们以后能钓到更多的大鲈鱼。师:同学们,从12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份,鲈鱼的禁捕期是几个月?
生:三个月。师: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难道就在乎这最后的两个小时吗?难道这条大鲈鱼就一定会在鲈鱼禁捕期最后的两个小时里产卵繁殖吗?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思考)师:爸爸对自己和儿子的要求怎么样?生:非常严格。师:会读书的孩子,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句子。)师:真像一位爸爸,在劝说教育自己的孩子!谁再来?(生读句子)
B爸爸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了这句话?(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知道我们钓到了鲈鱼。)正因为这样,爸爸说这话的语气更加的坚定了,文中哪个词告诉你的?(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的动摇。不管……都……
C爸爸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能够做到自觉遵守规定,这就叫“自律”。在孩子寻找理由的时候,他又如此斩钉截铁地回答,可见他的自律是严格的。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严格自律。不管……都……
D这句话是对孩子说的,他不光自己严格自律,更要让自己的孩子也严格自律。多么令人敬佩。伟大的父爱化作一句话——不管……都……
E著名哲学家孟德斯鸠说过(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此时的爸爸正是这样要求孩子的,分角色朗读爸爸和孩子的对话,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
(5)大鲈鱼放掉了,汤姆最终后悔了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他后悔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爸爸说的哪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一起来读读——(出示)“不管有没有别人看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过渡:大家出色的完成了两个任务,相信下面的检测题一定也难不倒大家。
三、拓展延伸
1、联系“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内容。
(1)过马路时,不管( ),都( )。
(2)自习课上,不管( ),都( )。
(3)( ),不管( ),都( )。
2、反馈交流:同桌互说,指名答
3、总结反思: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也会永远记住一句话,那就是——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让汤姆爸爸的这句话扎根在更多人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