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的班主任亲身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班集体就像一首诗,一幅多彩的画,像一座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百花园。在这之中,班主任是灵魂,是园丁,但作为班主任我深深体会到要形成教育的合力还必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构建教育网络,才能保证对学生教育的真正落实,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学校和家庭如何更有效地协调与配合,如何在家校结合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纽带作用,却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2011年~2012年我有幸进入高一年段教学,并又一次担任高一班主任,,今年我接任的是高一(14)班。一年中我付出了许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学年中班级共有获得十几张奖状,如在“军事夏令营会操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获校运动会高一年段精神文明奖、获校运动会高一年段团体总分比赛第二名、获高一年段“话剧比赛”二等奖等等。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借助了家校结合这一平台,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是不可代替的。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如果有一方面薄弱,我们的教育则会产生内耗,会形成事倍功半的状况。对于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的联系,只有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真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均衡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充实家长学校的内涵,同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班主任可以采取家长会,家校路路通,家长学校等等方式来进行,每一种方式都有适用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有些是残缺的,甚至是畸形的,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深层次的,相当部分影响甚至是负面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有些要求、期望和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很可能是不相符合的,有少数甚至是可能是根本对立的。所以我们必须和家长联系、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标高、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因此,家校联系,就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家校联系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做好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常我们了解的只是学生在校的表现,看到的是他们比较积极的一面,或者有时片面地看到学生不足的一面。要全面了解学生,搞好班级工作,班主任首先应当搞好家校联系,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 加强沟通,深化家校合作的意识
沟通,首先不可忽视的是家访。这是比较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教师和家长拿出专门的时间来谈,所以班主任最好提前和家长预约,防止扑空或给家长造成不便。家访的优势是双方面对面谈,开诚布公,时间较自由。家访时我改变了以往的告状式,要知道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于是即使是针对问题学生,我也本着爱护学生自尊的原则,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角度分别查找教育的弊端,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和家长共同寻求恰当的教育方式,让教育对于某些学生来讲恰倒好处的施展。
1、利用家访拉近班主任与家长间的距离。
每当我新接一个班级时,我首先要做的是家庭情况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为深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由于我们学校主要生源为市中心附近的学生学生,居住比较集中,为家访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在家访的过程中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情况,能够细微地道出该学生的性格,爱好。有时可以善意地夸大学生的优点,并适时提出不足之处,态度诚挚,言辞恳切。同时认真倾听家长反映学生在家情况。对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及时周到的作出回应。这样近距离的深入的交谈对于我们班主任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同时也使家长真正感受到你对学生的关心,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
对功课不够理想的学生家长,一筹莫展的家长来说,班主任的家访和关心就是给了家长信心,让家长燃起了希望。我在一次家访中,家长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孩子从小学到现在你是第一个走进我们 家的 老师。”我们能够充分体会到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和尊敬,我们的行为感染了家长。
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和生病的学生来说,老师及时来到他们家中,送去体贴的话语,使学生和家长都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心和爱,使家长感受到老师的责任心。
2、协调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存在的问题】:
经济急剧膨胀的大潮下,一些家庭相对比较富裕,学生手里的零花钱很多,金钱上的满足对某些家长来说自认为就是对学生的爱,往往忽略德育教育,唯一的期盼就是孩子拿回好分数。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下变得自私、自傲,不尊重家长。另外,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一旦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只有数落,而孩子由于达不到家长制定的目标而自卑,从而失去进取心,停滞不前,进而为了迎合家长开始编造、欺骗。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家长采取一种抵触、不顺从的态度:你要我这样,我偏要这样。
【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学校,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要学会帮助别人,从回报中体味快乐。我利用学生的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参观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和南京国防园、静海寺,同时要他们观看工人们或自己的父母如何在辛苦地劳作,从而使学生懂得感激父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指导家长要从生活的细节出发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例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启发孩子在学校主动参加值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放下家长的架子主动了解孩子,平等的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假如我是一个孩子”,换一个角度,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不足,给孩子一个做好的过程。让孩子在理解与信任和谐气氛中,接受父母的建议和要求。从而缩短了家长与其子女之间的距离,使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小孩,孩子更信任自己的家长。
3、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协调讨论,统一认识,寻求有效的教育手段
例有个学生由于家长工作忙,不适应高中生活,高一学期思想极度放松,数学成绩由开学初的优秀下降到不及格,上课睡觉,开小差,讲话,影响周边同学,情况严重。家长了解情况后,我和家长同时采取措施,先做思想工作,在家家长放下工作,监督其学习,短时间有效果,学习有提高,但一段时间后,又出现成绩下滑、玩游戏现象,说明这位同学的自控能力很差,惰性很强,一般的思想工作不起作用。接下来除了我在校跟踪关注外,家长的教育方法值得许多家长学习:家长的态度很积极,他们相信他们的孩子会回到原来的状态,能够做好,家长接送小孩上下学,使孩子始终在 家长 老师的视线内,家长找孩子谈心,要求小孩每天写一篇心得,而且家长坚持回复意见,而且每星期和班主任交流一次。在我和家长持之以恒,共同的努力下,这位同学成绩最终慢慢提升上去。
其次是电访。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够,在文字表达上有困难,开学第一天,我让学生在花名册上写下家长的电话等信息,在教学中经常打电话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帮助。特别是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会兴奋是地向家长打电话报喜,让他们共同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某位学生迷恋,早晨早早就从家里出来,半路却到了网吧上网,估计上课时间要到了,才匆匆赶到学校。听到学生反映后,我就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并约定每天当这位学生要从家里走时,家长就打我的电话,如果长时间没到校,就是到网吧去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和督促,这位学生改掉了上网吧的恶习,学习成绩渐渐有了提高。电话沟通及时方便,同时在重大的节日,我也会和家长互发短信问候,并顺便反映一下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当然是优点多多,让家长在愉悦中鼓励,让学生始终自信满满。我在电访的过程中,多数是有喜事要和家长分享,大到某些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小到某些问题孩子的一点进步这不仅是分享,更是对孩子、对教育的一种肯定。
最后是利用邮箱和QQ交流。 随着科技的发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都买上了电脑并上了网,我便收集了不少家长的电子邮箱和QQ号,利用空余时间和家长互发邮件或网上聊天,谈论有关的话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班级里的新情况,听取家长对教育的要求和建议。在那里经常向各家长告知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每次考试情况,并且也有利于我们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各项情况。交流时我一般多鼓励,少批评。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
二、加强创新,丰富家校合作的内涵
家长会,是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性问题,吸引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家长会是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性问题,吸引家长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
我利用家长会动员家长参与到家庭、学校相结合的教育中来。家长和学生一样需要激励,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从而进一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同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一个合格的监督员。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模仿的模子,所以父母应时刻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在此基础之上,家长的家庭教育才能做到实处,才能真正得到孩子的信任。
我有时还把家长会以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展开。成功的例子予以宣传,困难可以提出来共同讨论,引发共鸣。例有的家长除了做生意就是打麻将,有的孩子在写复习功课,家长在打麻将,有的孩子也和家长一起打麻将。致使有的学生放学后聚在一起赌博,情节严重。班主任利用家长会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和家长一起找对策。这样一来,有这方面不足的家长就能够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意识到和为了让孩子复习功课自己连电视都不看的家长相比,自己确实没有尽责,孩子的错,首先是自己的错。
根据会议的内容不同,家长会我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教师报告会。主要由班主任介绍情况,家长了解有关信息,不进行讨论。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应向家长报告本班的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教育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动员家长协助学校搞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可以请本班教师或专家做有关教育问题的报告。
2、经验交流会。由家长交流教育子女、协同学校进行工作的心得、体会,班主任小结。也可以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
3、学习成果展览会或学习成绩汇报会。学生以实物或文字语言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以使家长了解学生,使学生彼此促进。
4、家长——老师恳谈会。这种家长会与上述三种家长会的不同之处是,不是邀请全体家长参加,而是只邀请有关家长参加,就某些学生的专门问题进行协调讨论,统一认识,寻求教育良方。
运用这几种家校联系方式,学生在家校两地的表现,能及时转达给对方,使得我和家长在做思想工作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一学年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干劲更足了,班级风正气顺,学生成绩也蒸蒸日上。
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教育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社会教育是氛围,起影响作用;家庭教育是基础,起至关重要作用。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家校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互动,教育才能取得成功。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双方的配合与协调,形成学校——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社会发展的速度之快,我们恐怕再难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了,每时每刻的新变化在向我们的旧有观念挑战。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们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教育的探索之路永无止境,唯有一颗博爱之心才是探索路上永恒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