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新教育实验对老师的实验:改变老师的行走方式
陈伟鸿:那如何来保证这样的一个效果,我们的新教育实践对老师还有一些什么特别的要求吗?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对老师实践了一些什么?
朱永新:对于教师来说,我觉得最关键的,我们一句话就是,让老师能够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你的生命能不能很精彩,你的故事能不能感动人,你是把那些最优秀的老师作为自己人生的榜样,你还是选择我们周边很多人,平平庸庸的,打牌、搓麻将。然后,你怎么对待教育生活,怎么去穿越你教育生活中的困难、挑战、矛盾,所以我们提出要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教师能够坚持记录自己教育生活,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感觉到自己在成长。因为很多情况下,我经常说我们很多老师是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他没有记录自己的生活,所以他感觉不到自己在进步。实际上人真正的思考是在写作的时候开始发生的,在这个时候他会有比较深度的思考,所以他每天用心记录自己生活的时候,虽然他很平凡,因为每一天可能都很普通,但是把它累计起来以后,它就会成为一串美丽的项链,这些东西都是今后他再去思考教育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起点。所以我觉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对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赵晓玲:我是石家庄市桥西区实验小学的老师赵晓玲。在我的班上遇到了这样一位孩子,他的名字叫张金祺,这个孩子属于独立思维能力特别强,很有主见的一个孩子,让人很喜欢。但是他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他听课纪律意识几乎为零,只要是他不感兴趣的课,或者是一段时间,他就会想方设法地表达自己的无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
朱永新:当然。老师们、父母们每天生活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烦恼,我觉得刚才赵老师很优秀,她不是被这些烦恼所吓倒,所迷惘,而丧失了教育信心,而是她开始真正地走进孩子,开始真正地和孩子对话,我知道她写了一本小小书,叫《对阵祺祺》也就是说,她开始用心地去观察孩子、去走进孩子,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陈伟鸿:一开始写这些烦恼的时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词汇,在描述你的内心?
赵晓玲:我描述的“火冒三丈”、“怒火中烧”,这种言词特别多。然后自己被气哭的时候也是泪雨滂沱,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只能说是一种日记,慢慢地开始带着这种困惑,我就开始了接触新教育,因为我们学校是新教育实验校,开始接触新教育,也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新教育读写月报》上的一篇文章,叫做“插班生林可树”。这篇文章让我耳目一新,这篇文章当中所反映出来的那种深刻的反思自我的能力,还有就是闪光的教育智慧,以及他对孩子的充分尊重,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拿着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这种全新的思想,让我有一种当头棒喝的感觉。我在做什么,我是不是非得把这一个出色的祺祺,捏造成一名非常平庸的,跟其他孩子一样的同学。
朱永新:实际上新教育很重要的,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就是解决教师成长历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第一就是通过写作,他能够和大师对话,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去前行。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不断地去提升自己,去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第二个就是教育写作,学会记录自己的生活。一个人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攀升,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他可能就是只有学没有思。同时最好有一个团队,因为一个人往往容易懈怠,大家在一起,他会彼此取暖、彼此鼓励,所以像我们网络上很多老师,都会跟常老师联络,都会沟通。新教育本身是一个团队,我觉得这样和我们过去很多学校里面那种冷冰冰的教师关系,都把彼此当做敌人一样,因为你的分数高了我的分数低了。现在不一样,现在是大家彼此分享。所以你看我们所有晨诵的材料,所有阅读的材料,在网上你跟任何一个老师要,他都会无私地给你,他都会跟你分享。他觉得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就多了一个朋友,我多了一个可以探讨问题的伙伴,所以一种新型的教师关系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