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教育名词术语
近年来,市教育局坚持按教育法律法规治校、按教育规律办学、按教育政策办事、按教育方针育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朝着办好每一所学校、选好每一位校长、带好每一位教师、育好每一名学生目标不断迈进。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本土化教育名词术语,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极大地凝聚了全市广大教育干部和教职员工的共识,形成了助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合力。本文拟就重要术语进行解读。
◆ 五大发展:2007年,市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这是我市教育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坚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理念。具体讲,就是全市教育要以“四化两改”为抓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目标,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实施“有效教学”为引领,推动教育内涵发展;以“五个规范、六大创建”为重点,推动教育规范发展;以“走向现代学校”为方向,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 “3321”教育格局:是我市立足全市教育宏观大局,在教育规律、尊重客观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布局结构的目标。经过合理整合,截止2010年,全市形成了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3所市属院校、30所普通高中、20所中等职业学校、1000所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校布局,简称“3321”格局。
◆ 义务教育“四化两改”:是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四化”就是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交流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手段信息化;“两改”就是改造薄弱学校,改革高中招生制度。2009年,我市以“四化两改”为抓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和教育部领导誉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晋中样本”。
◆ 义务教育“千校达标”工程:是我市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一项举措,就是把布局调整后保留下来的1000所左右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建成标准化学校。
◆ 学校“六大创建”:是我市为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提高办学品位而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创建文明宿舍、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放心食堂、创建卫生厕所、创建绿色生态校园、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目前,全市已有60%的左右的学校通过了市级验收。
◆ 建设“四大校园”:为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市教育局明确提出要率先在高中阶段学校开展数字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文明礼仪校园创建活动,简称“四大校园”。
◆ 职业教育“四项建设”: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体夯实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市教育局从2007年开始,明确提出要在全市所有职业学校中开展以基础设施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骨干示范性专业建设为重点的“四项建设”。
◆ 四率两比例:是我市衡量县域教育的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四率”指初中三年保留率、是高中阶段普及率和普通高中升学率、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两比例”指普高与职高招生比例达1:0.8、普高与中职招生比例稳定在1∶1。
◆ 走向现代学校“百校行动”:是我市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项举措,具体讲,就是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中,确定100所左右的学校,开展以“一校一规划、一校一章程、一校一制度、一校一特色、一校一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活动,旨在推进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
◆ “三五”工程:是我市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载体。从“十一五”期间开始,市教育局参照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二八”法则,提出要在全市培养5000名县级骨干教师、500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50名名校长,并通过组织这些教师轮岗支教、送教下乡,整体提高全市教师素质。
◆ 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包括有效管理、有效教研、有效课堂、有效训练和有效作业。
◆ 德育序列化活动:是我市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主要包括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素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四个层次。在小学阶段,重点抓文明礼仪习惯、良好学习习惯、良好阅读习惯、良好写作习惯;良好健体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勤俭朴素习惯、热爱劳动习惯“八大习惯”养成;在初中阶段重点抓青春期心理健康;在高中阶段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涯发展规划“四观一规划”为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整个中学阶段抓好公民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 阳光校园主题活动: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青少年成长的乐园,是奠基学生一生幸福的摇篮。为把学校打造成温馨家园和幸福乐园,把学生培养成阳光健康、乐观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让校园充满生机,让学生健康成长”学生阳光成长主题活动,其基本项目包括“四姿、三声、两操、一活动”。“四姿”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的坐姿、正确的站姿和优美的舞姿;“三声”就是让校园洋溢着琅琅的读书声、嘹亮的歌声和激越的运动呐喊声;“两操”就是早操和课间操;“一活动”就是课外活动。
◆ 五个规范:是我市为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形象,办人民满意教育而提出的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的一系列举措,包括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规范招生编班行为、规范学校收费行为、规范课程开设行为、规范作息时间,共5章48条。
◆ 规范办学行为“十项规定”:为切实落实“五个规范”,2010年年初,市教育局配套出台了《规范办学行为“十项规定”》,一是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按照“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原则招生,严禁以考试或竞赛成绩作为选拔新生的依据,严禁违规跨区域招生。二是义务教育学校招收新生,必须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招生,按照规定的班容量实行计算机随机配位、均衡编班。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或实验班。三是严禁义务教育学校收取择校费、借读费、补课费或变相收取赞助费。四是普通高中招生严格执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限招生范围和时间的政策,严禁违规招生和收费。五是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保证按照国家规定开全开足开好各门课程。认真实施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六是严格执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中小学作息时间、放假和开学时间,学校不得擅自占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七是严禁学校及教师私自雇用临时代课教师。八是严禁学校和教师张榜公布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和名次。严禁炒作高中考成绩。九是严格规范中小学生课本和教辅用书的征订工作。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征订教辅资料。十是学校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
◆ 廉洁从政“五不准”:要求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职工不准利用职务上的影响和便利,假公济私,侵吞国家财物;不准私设“小金库”,铺张浪费,请客送礼;不准利用招生、职称评聘、补充录用教师、评模评优等机会,收受礼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不准参与或放任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获取非法利益;不准以营利为目的,向学校、学生推销商品、学具、教辅资料等或自立项目乱收费。
◆ 廉洁从政“五必须”:要求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规定,坚持一季度研究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切实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五个一”规定和局长、校长听课带课制度;必须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和公开办事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切实杜绝“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有关规定,通过学习教育、检查考核,使《若干准则》内化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
◆ 师德师风建设“八个倡导、八条禁令”:“八个倡导”,即:倡导读书思考,提升自身素质;倡导爱岗敬业,弘扬奉献精神;倡导关爱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倡导尊重家长,促进家校沟通;倡导团结协作,增强团队意识;倡导文明用语,注重礼仪修养;倡导成名成家,追求德艺双馨;倡导廉洁从教,树立良好形象。“八条禁令”,即:严禁传播对师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侮辱学生人格;严禁旷课、私自调课或擅自请人带课;严禁醉酒上课和在课堂上吸烟、接打手机;严禁工作时间打麻将、玩扑克、玩游戏和网上聊天;严禁擅自办班,从事有偿家教(补课)和私自外出带课;严禁违规收费,不得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等物品;严禁随意传唤、斥责家长,不得接受家长宴请、收受财物或利用家长办私事。
◆ 三评一访:在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教育局为切实全市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校长教师访家长活动,简称“三评一访”。之后每年都要在全市制度化开展此项活动,整体提高了教育行风建设水平,教育的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位居社会管理部门第一,被列为下年度免评单位。
◆ 人民满意“五个一”:是我市衡量教育满意度的主要依据,也是对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统一要求,具体是:办好每一所学校、选好每一位校长、带好每一位教师、育好每一名学生、尊重好每一位家长。